我国粮食全产业链减损可节粮上千亿斤
光明日报北京5月21日电(记者杨舒)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于21日在京联合发布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》和《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》。国粮其中,食全损可上千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》显示,产业到2035年,链减若我国粮食收获、节粮储藏、亿斤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,国粮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%,食全损可上千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,产业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。链减
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介绍,节粮当前中国三大主粮全产业链浪费和损失严重。亿斤报告测算显示,国粮稻谷、食全损可上千小麦和玉米的产业全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.2%、16.7%和18.1%,约占三大主粮总产量的 20.7%。其中,收获、储藏、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较高。以水稻为例,由于我国稻米行业过度加工较为严重,水稻在加工环节损耗最多,损耗率高达10.95%。2020 年,我国大米加工业的平均出米率为64.5%,而日本等加工技术先进国家的出米率水平一般为70%左右。因此,亟待加强粮食减损技术支撑。
报告模拟结果表明,到2035年,若通过科技进步、农技推广、全民节粮减损行动等措施,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在当前基础上降低40%,我国可实现粮食损失减少约1100亿斤,口粮完全自给,玉米自给率提高至96.8%,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千亿斤增产行动。从实现千亿斤粮食减损路径来看,到2035年,若实现粮食收获、储藏、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,收获环节可通过“低损优良品种+高质量农机+熟练农机手+适时收获”减损159亿斤,储藏环节可通过“及时干燥+先进储粮器具+科学储粮方法+降低储粮成本”减损446亿斤,加工环节可通过“推动全谷物加工+适度加工”减损260亿斤,消费环节可通过“培养消费者减损观念+实施餐饮环节减损奖惩措施”减损213亿斤,实现粮食损失降低1078亿斤。
据了解,今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第6次发布《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》。通过深入探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新形势、新问题和新挑战,定量评估模拟农业政策变化和外界冲击对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影响,为研判未来农业产业发展趋势、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制度安排与宏观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参考。
(责任编辑:探索)
- 京东11.11推出建材品类送、拆、装、清、运“一价全包” 省心焕新杜绝二次费用
- 注重细节 优质水龙头手到擒来
- 市区道路及公园园路盲道专项整治 泉州力争月底前完成
- 不认证信息会影响接单? 两名商家假期被骗数千元
- CBA公司发布全新奖杯藏2名宿 冠军戒指惊艳亮相
- 林允发视频演示绑丸子头 网友:这么接地气,真的一看就会
- 山东开展消费教育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
- 拖把手柄脱落有隐患 福州市消委会提醒防范带钢管的清洁用具伤人
- 莫塔:在球迷面前感觉很好
- Nintendo live 2025东京场报名正式开启 10月4日至5日举办
-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搁浅 价格及交易条款未达成一致
- “儿子”要上“清华培训班”?厦门一家长被骗走近2万
- 厦企组织员工为父母亲重拍婚纱照 定格“不老爱情”
- 郑州不动产展开抵押业务提速测试 最快50分钟内办结